满城尽带黄金甲有什么寓意
不第后赋菊 唐代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 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,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。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,阵阵香气弥漫长安,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,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。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,借物抒怀,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、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,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。当农民起义的“重阳佳节”到来之日,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,不是如同那些“百花”一样凋零了吗?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,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,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,金烂烂辉光耀目、威凛凛豪气冲天吗?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。
满城尽带黄金甲,是那位诗人的诗句?作者的生平你知道吗
这句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、诗人黄巢所作,全诗名字为《不第后赋菊》,全诗抄录如下: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
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
这首诗光从字面上来看,说的是菊花的自然特性,一般都是秋天开花,那个时候百花都已经在春夏开完了,有一枝独秀的感觉。但是深层次上,则是黄巢作为一个多次科考不第的人在表达内心的愤懑。
黄巢是曹州冤句,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菏泽人。他出身优渥,家里是做盐商的,称得上一方富豪。黄巢天赋异禀,五岁时就能对诗,比七岁咏鹅的骆宾王还要厉害,他还擅长骑射。但是文武双全也挡不住屡试不第。
黄巢生活的年代,唐朝已经到了末期,土地兼并厉害,贫富差距骇人,社会矛盾开始爆发,偌大的王朝摇摇欲坠。这些,黄巢都看在了眼里,命运的遭际加上一腔热血,让他开始有了反抗的初心。
公元875年6月,黄巢与兄侄八人拉起义军,响应王仙芝起义。势如破竹贡献郓州,后来王仙芝战死,黄巢被推为义军首领,号称“冲天大将军”,改元王霸。880年黄巢攻入洛阳,然后迅速兵进长安,称帝登基,国号“大齐”。四年之后,兵败死于狼虎谷。这首诗里说明了黄巢要改变天下的决心,可惜最终壮志未酬,没能走出封建社会的宿命。在他身上,能看到李自成、洪秀全诸多农民起义首领的影子,这可能是封建社会的轮回吧。
除了这首菊花诗,黄巢还有另外一首咏菊诗,
飒飒西风满院栽,蕊寒香冷蝶难来。
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
这首诗里的雄心表达的更为明显。
不过一个生在菏泽的人,不欣赏牡丹,也是奇葩,天意吧。
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
冲天香阵透长安,滿城尽带黄金甲。
这首诗是唐未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诗句。唐未,连年灾荒,黄河以南尤为严重。唐僖宗乾符二年(公元875)初,王仙芝,尚让等在长垣发起农民起义,唐未农民战争爆发,五月,黄巢募众数千人响应。接着王,黄两军会合,协同作战。蕲州刺史裴偓对王仙芝进行诱降,王仙芝动摇,欲受唐官职,黄巢发怒击伤王仙芝,王仙芝遂与黄巢分兵作战。乾符五年,王仙芝战死,尚让率余部与黄巢会合,推黄巢为黄王,号冲天大将军,建元王霸,署置官属。从此,黄巢成了农民起义军的最高领袖。
黄巢再度北上,沿黄河南岸西进,欲夺取东都,唐朝急调军队增援东都,于是黄巢引兵南下。在越州遭到高骈部将的阻击,义军乃由浙江进入福建,攻克福州。后攻占广州,同年冬,义军于广明元年(公元880年)十一月占领东都洛阳,最后攻下了京师长安。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,国号大齐,改元金统。后因大齐政权缺乏必要的经济政策,加之未派军追击唐僖宗,没有全歼分镇关中的唐朝军队,生产,财政均无着落。至使以后作战失利,叛将降敌。最后退至狼虎谷,兵败自杀(有一说为甥林言所杀)。
黄巢除了“不第后赋菊”这首诗外,还有另两首诗,在《全唐诗》里找的,现一同抄出。
其一:题菊花
飒飒西风满院栽,蕊寒香冷蝶难来。
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
其二:自题像
记得当年草上飞,铁衣著尽著僧衣。
天津桥上无人识,独倚栏干看落晖。
这句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《不第后赋菊》中的一句,全诗如下:
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
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
黄巢(820年-884年),是曹州冤句(今山东菏泽西南)人,唐末农民起义领袖。他出身盐商家庭(可以视为盐枭,看过电视剧《狄仁杰》的朋友应该有一定的印象),善于骑射,粗通笔墨,少有诗才,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,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。据明代郎瑛《七修类稿》引《清暇录》关于此诗的记载,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。黄巢在起义之前,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,但没有被录取,所以叫做“不第”。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,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。考试不第后,他豪情倍增,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,写下了这首《不第后赋菊》。
这首诗靠骗就直抒胸臆,等到秋天到来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,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。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,阵阵香气弥漫长安,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,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。
此处的“黄金甲”,可作两解,一是如黄金甲一般的菊花,一是喻指身穿透亮铠甲的军士。如果按照第二个意思来解读,那这首诗就是一首实实在在的反诗。
后来,黄巢在关东大旱后,聚集了一批走投无路的饥民,与唐王朝斗争。乾符二年(公元875年)六月,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,发动起义。乾符四年(877年)二月,黄巢率军攻陷郓州,杀死节度使薛崇。乾符五年(878年)王仙芝死,众推黄巢为主,号称"冲天大将军"(与“冲天香阵透长安”如出一辙),改元王霸。乾符六年(879年)正月,兵围广州。广明元年(880年)十一月十七日,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。十二月一日,兵抵潼关。十二月十三日,兵进长安,于含元殿即皇帝位,国号"大齐",建元金统,大赦天下。中和四年(884年)六月十五日,黄巢败死狼虎谷。昭宗天复初年,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,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,唐末农民起义结束。
黄巢一共写过两首“菊花”诗,另一首诗是《题菊花》:
飒飒西风满院栽,蕊寒香冷蝶难来。
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
自今,民间还有许多的习俗与黄巢有关,如正月十五挂红灯笼,端午插艾草等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查询。今天,在山东菏泽,还有黄巢的点将台,已经作为菏泽市的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。
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”这句话什么意思
不第后赋菊 唐代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 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,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。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,阵阵香气弥漫长安,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,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。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,借物抒怀,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、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,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。当农民起义的“重阳佳节”到来之日,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,不是如同那些“百花”一样凋零了吗?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,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,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,金烂烂辉光耀目、威凛凛豪气冲天吗?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。
满城尽带黄金甲古诗原文解析
满城尽带黄金甲古诗原文的解析:
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”,“满城”是说菊花无处不有,遍满京都,“尽带”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,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。“满”“尽”二字,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——重阳佳节,菊花盛开,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,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、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。
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”是什么意思
菊 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 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. 以下诗词解释摘自《唐诗鉴赏辞典》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阳节(九月九)赏菊的风俗,相沿既远,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。这首菊花诗,其实并非泛咏菊花,而是遥庆菊花节。为什麽不用“九月九”而说“九月八”呢?是为了与后面的“杀”、“甲”字叶韵。一个“待”字是充满热情的期待,是热烈的向往。“待”到那一天会怎麽样呢?作者以石破天惊的奇句-“我花开后百花杀”接应上句。菊花开时百花已凋零,这本是自然规律,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。这里特意将菊花之“开”与百花之“杀”(凋零)并列在一起,构成鲜明对照,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。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“我花”,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,那么,与之相对的“百花”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。“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”整个长安城,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。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,直冲云天,浸透全城。想象的奇特,设喻的新颖,辞采的壮伟,意境的瑰丽,都可谓前无古人。菊花,在封建文人笔下,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的化身,赞美其傲霜的品格;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,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,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。正因为这样,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,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、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。它既非“孤标”,也不止“丛菊”,而是花开满城,占尽秋光,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,所以用“香阵”来形容。“冲”、“透”二字,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,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,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。 由此可见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”说的就是,在菊花盛开的秋季,总会有一天带着黄金盔甲的农民起义军,遍布整个长安城。显示出作者天翻地覆、扭转乾坤的壮志胸怀,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。
不第后赋菊 唐代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 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,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。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,阵阵香气弥漫长安,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,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。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,借物抒怀,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、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,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。当农民起义的“重阳佳节”到来之日,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,不是如同那些“百花”一样凋零了吗?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,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,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,金烂烂辉光耀目、威凛凛豪气冲天吗?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。